此前的黃軒幾乎是娛樂圈“運氣欠佳”的最好注解,好在,30歲之前,他接近了想要出名的夙愿。他主演的《推拿》在第64屆柏林國際電影節獲得“最佳藝術貢獻(攝影)”銀熊獎之后,又在第51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橫掃“最佳影片”等六大獎項。
編輯/吳佩霜 采訪/鮑曉霞 撰文/四月
攝影/金家吉(Zack Image) 化妝/張進 發型/森森
造型/孫筱炘 模特/郝娉婷(龍騰精英)設計/陳棟
因為《紅高粱》中“俊杰”的成名,快要30歲的黃軒被人翻出前史,那幾乎是娛樂圈“運氣欠佳”的最好注解:太多次,最后關頭,他被替換。
你能想象一個曾經不得志的演員,在家里發呆,在腦子里演戲。如今黃軒的“運”來了。他承認《紅高粱》帶給他很多,名氣,片約,他還在學習做明星,包括“如何看起來像一個明星”。五年前他參加威尼斯電影節,穿一件金色襯衣,西褲和皮鞋間露出一截白,投資人看不下去,把他叫到房間換了雙襪子。他似乎不太在意生活的細節,喜歡“窮游”,住便宜的青年旅館,或者跟路上認識的旅者扎帳篷,但這些會離他越來越遠,黃軒正在如他期望地變得有名——最近3個月,他有4部戲集中上映,一部電視劇、三部電影。分別是鄭曉龍的《紅高粱》、許鞍華的《黃金時代》、崔健的《藍色骨頭》和婁燁的《推拿》。他已被視為潛力無限的“小鮮肉”,肉質特征為“都說他戲好”。他已經踏入作為一個明星所需遵循的條框,他要捯飭自己、注意形象、一下午跑四個通告、把幾乎同樣的話反復說上一整天,有些是此前他想象“出名”時能想到的,有些是想不到的,但他如己所愿地出了名、有了人氣籌碼和表達的機會——很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