Q&A
真正無畏的態度
M.C.:微博上你說,七月是你最喜歡的月份。
趙薇:其實七月是我最不喜歡的月份,但我不想說“不喜歡”而讓人猜度。這是一年中最不穩定的時刻,過往經驗,很多我不喜歡的事情,都發生在七月。這個月來臨之前,我有點惶恐,就發了條祈福的微博,讓自己作一點準備,卻沒想到是國家的事(7·23動車事故)。
M.C.:你轉發了不少關于這件事的消息,其間有被傷害感嗎?
趙薇:碰到這樣的事,我會參考一些人的人生態度,譬如錢鍾書,他經歷過的,比高鐵出事嚴重多了。文革中要他去開會,他永遠在生病,這就是很牛逼的態度。對自己不喜歡的事,不需要大眾化的憤慨,或者對生活絕望,當你世界夠寬,境界夠高,你會明白這些事在整個人生和歷史中,太過輕微,你會有自己的態度。楊絳寫錢鍾書,在文革間就像一個沙包,你怎么打我,我還是一個完整的沙包。他不是軟弱的妥協,也不是揭竿而起,他繼續讀書,寫作,通過著作闡釋觀點,這也是一種宣泄,更有智商更有內涵的宣泄。
M.C.:事故剛過,有天晚上網上流傳北京將有地震……你恐懼嗎?
趙薇:我沒有。當然可能是因為我沒有面對過死亡、大言不慚了,但在飛機上遇見氣流、全機人驚呼的時候,我很平靜。生活隨時終止,我可以接受。其實我很怕說這種話,但我真的覺得沒什么遺憾的,我是個不完美主義者,遺憾是給完美主義者準備的東西。
關于信念
M.C.:我在一篇訪談中看到你說,你是個有信念的人。
趙薇:信念感,我不敢說它是與生俱來的,但一定是跟性格有很大關系的。我是演員,表演很重要的元素就是演員的信念感,你要信這個假的戲是真的,否則怎么演呢?我不知道什么時候讓人以為我有信念,但我相信,我一直是有的。
M.C.:那你信佛的機緣是什么?
趙薇:信,不是源于實證,看到一個神跡而后信了它,而是把它當做一個可以開解自己的心理老師。它幾千年延續下來,就是為了解決人的問題,教人如何更好地找到自己,安放自己。比如它說,痛苦起源于貪嗔癡,你想一想,發現它是有道理的,很多煩惱的緣由,就是如此簡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