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德芬——悅納人生之難,做回自在自己
張德芬數度跌入人生谷底,最讓她崩潰的是——以為到了谷底,其實沒到;以為爬出來了,其實并沒有。意志力支撐她一直沒有倒下,掙扎后她學會悅納,人不可能一輩子頭角崢嶸地往前,要跳得高,首先要蹲下,在某個人生的時間點上,當退則退,才能走得更遠,放下執著的想法和信念,天地為之一寬,做回自己,自然就開心。
作為一個身心靈作家,你認為,一個女人對于愛情應該有怎樣的姿態?
在愛情中要獨立自主,這樣你與男人之間就不會有太多牽扯,不會那么在乎他的一言一語。其實,兩個人各有空間,于自己也是自由,這是比較理想的親密關系。很多人做不到的原因,是沒有關注自我成長,而是將太多關注力放對方身上。
太多關注對方是因為大家期待“最完美愛情/婚姻”?
大家會認為完美伴侶的定義,是說一個人的出現就好比一把鑰匙開啟了鎖一樣,你們完美匹配,從此以后就過上了王子與公主的快樂生活。但實際的定義是,每個人都是來幫助你做人生的成長,因此所有的伴侶都是完美的,他是你要學習的功課,在你的人生某一段時間,他與你共處,彼此磨合,如果能有共同的成長,那么你們就將走得久遠。如果失敗了,還是有幫助的,會喚醒了你,認識自己,了解到自己的需求。
現代社會很多人會糾結于,當女人處于事業上升期時男人的地位,你認為這種關系下相處的底線是什么?
我一直在講,要對自己有一份自我覺知、自我覺察。我發現,有智慧的女人,她自己的生意越做越好,她會更加小心與家人的相處,講話各方面都更加小心,會想到給他人留面子。所以自我覺察和自我覺知是非常重要的。一定要能夠回觀自己,了解自己,否則你成功以后,盛氣凌人,勢必會造成親密關系上的問題。
其實與大家一樣,你的生命中也充滿變數,你的安全感來自哪里?
我是一個不怕改變的人,掙扎當然會有,好在我敢于勇往直前,知道自己真心想要什么,我不會讓自己處于痛苦中不敢改變。我相信命運可以掌握,改變會讓人生慢慢走入下一個創造的階段。可能跟我的性格有一點關系,我一直比較膽大、有勇氣,是一個敢往前走的人。隨著不斷成長,我對親情的牽纏,對別人的要求越來越少,也就越來越不在乎,并不是我不珍惜,而是我不執著了。越不執著,越有安全感,因為你不怕,你不害怕繼續,你覺得很安全。
曾當過風光的新聞主播,又去美國深造,在知名企業做事,最終卻因憂郁癥而避去鄉下,面對憂郁癥,你如何度過?
40歲那一年,我很痛苦,很迷失。雖然我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,工作也是人人稱羨的。那一年,我陷入抑郁之中,我突然覺得人生怎么如此無聊。我不知道我是誰,也不知道我來這個世界上干嗎。我的人生目的和意義何在?我自小好強,也曾是赫赫有名的電視主播,IBM亞太區行銷經理。結果40歲左右時卻什么都不是,只是一名家庭主婦,我沒有一個身份認同,然而,這輩子就要這樣下去嗎?我被逼到墻角,太不開心了,只能開始向內尋找答案。我每天上網收集各種資料,看書,上課,全身心做這件事情,發現自己越來越快樂。我開始靜極思動,組織讀書會,電影導讀,工作室,慢慢發現自己走這條路挺有心得。
我現在才明白,其實當你辛苦且不快樂地工作時,可以嘗試改走不同的道路,從改變內在世界開始,讓外在的環境隨之改變。其實不要害怕改變,就像你站在懸崖邊,你覺得快要粉身碎骨了,可當你縱身一跳時會發現,原來自己是有翅膀的,可以飛翔,只是你不知道而已,或者懸崖比你想象的要矮,你可以安全地軟著陸。
女性力量是什么,源泉從哪里來?
是一股內在的自由感。女性總是被傳統束縛,認為自己必須是一個好媽媽、好女兒、好女人。其實,我們需要做出努力,做回自己,成為一個獨立自主的人,在舒服的范圍之內,做到最好就可以了。